欢迎来到 养生词典网 , 一个专业的养生知识学习网站!
中枢性高热的特点是患者会出现持续39度,体温在24小时上升,这种症状会严重文集人类的生命健康,严重的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、偏瘫等等的并发症,所以当出现这种症状时,一定要早点引起重视。
一、退热的处理:以物理降温为主
1.酒精擦浴, 酒精擦浴一般酒精浓度为30%左右,擦浴时可先上肢后下肢,一侧擦完换另一侧,最后擦腰背部。但在擦浴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病人变化,如有体温下降,寒战,面色苍白,口唇青紫等征象时,应立即停止擦浴,并应盖上被子保暖。
2.温水擦浴、
3.冰垫冰帽降温: 冰袋或冰帽降温,将冰块放在塑料袋内,扎紧口,放置在大血管处,即两侧腋下,大腿根部,颈部及头部,1小时更换1次。还可采用头戴冰帽进行降温治疗。而在应用冰袋或冰帽进行治疗时,应注意用纱布保护耳朵,以防冻伤。
4冰水灌肠等。
5.冰水静脉滴注:方法:将0.9%氯化钠注射液、5%葡萄糖注射液等置入冰箱,降温至0~10℃时取出液体用棉套保温。 “静脉输液法”把低温液体输入患者体内,40~60gtt/min,液量为500~1 500ml。输液开始即行特护及床边T、P、R、BP及ECG、CBA(脑血流动力学)监护。对照组中年龄35~55岁者输入0~4℃液体1000ml,60gtt/min;年龄56~75岁者输入5~10℃液体500ml,40gtt/min。效果:28例在滴注低温液体后30min体温开始下降,1例15min、1例2h后开始下降。所有病例在6h后下降至37.5℃以下。但维持时间不长。1例在体温正常15h后又开始升高;27例维持正常体温达24h以上;2例在体温正常后未再升高至康复。静滴低温液体的并发症:①局部疼痛:观察组中1例诉静脉穿刺处疼痛,更换穿刺部位后缓解;对照组无此症状。②体温骤降或体温不升:观察组中1例发生体温骤降,经调慢滴速后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;对照组无此症状。提示输注低温液体时,应严密观察体温变化,并根据体温下降程度,控制滴速与输液量。
6.中医治疗:①安宫牛黄丸1丸,用温开水50ml左右研细后灌服或自胃管注入,每日1~2次,连用2~3天至热退神清后停用;②冷中药制剂灌肠:(灌肠1号):大黄30g,黄连10g,黄柏20g,栀子30g,金银花40g,石膏30g,知母20g,粳米30g,麦冬30g,甘草10g。水煎至800ml左右,放入冰箱制冷,使温度降至12~15℃,500ml一次性灌肠,300ml保留灌肠30min。3h重复1次。中医理论:本病虽以高热为主,但实属中医“中风、中脏腑”范畴;病机为肝阳化风,气血上逆,痰火阻窍;治则为清肝息风,化痰清热,醒脑开窍。安宫牛黄丸中含有牛黄、犀角、麝香、郁金、黄芩、黄连、珍珠、雄黄等药,具有清热解毒,豁痰开窍之功,甚合本病病机及治则。“灌肠1号”方中金银花、黄柏、黄芩、栀子、大黄具有清热解毒,泻火燥湿之效,药理研究证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溶血性链球菌、痢疾杆菌、伤寒杆菌等细菌均有较强抑制作用。其中大黄还具有攻积导滞,活血化瘀的作用,泻,能降低颅内压、减轻脑水肿,清除内毒素及致热源,减少致热因子的产生;石膏、知母、甘草、粳米即中药白虎汤,能清热生津,退热效果显著;热盛容易伤阴,故加麦冬养阴生津。12~15℃的冷中药制剂灌肠,还能直接带走丰富的直、结肠血管内的热量 体质虚弱的老年患者,使用解热药需慎重,防止虚脱。条件许可又有适应证时,可选用亚低温疗法。有报道,中枢性高热与脑内多巴胺受体功能失调有关,故使用该受体的激动剂溴隐亭可能有效。
二、人工冬眠疗法:
人工冬眠的原理:严重的外伤,感染,中毒或精神创伤,均得引起过度应急反应.过度应急反应对原发病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.人工冬眠疗法旨在减轻机体的过度应急反应,使机体处于冬眠状态,降低代谢,减轻细胞耗氧,改善微循环,免予细胞遭受严重损害,给原发病的治疗争取了时间,
下一篇:蛙跳后大腿酸痛怎么办?这些方法来应对 下一篇 【方向键 ( → )下一篇】
上一篇:放屁很臭是怎么回事 上一篇 【方向键 ( ← )上一篇】
快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