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 养生词典网 , 一个专业的养生知识学习网站!
有则笑话说,某老翁娶少妻,恩爱异常。一天晚上,老翁做一梦,梦见他在一只鼓上不停地掷骰子。醒了以后,他请高人解梦问吉凶。高人叹曰:“我看你这一把老骨头,迟早要断送到那两片皮上。”
这明显是对老夫少妻现象的讽刺,风月君不敢苟同,统而观之,老夫少妻留下的佳话并不少见。苏轼好友,诗人张先80岁高龄的时候,娶了一个18岁的大姑娘。苏轼作诗调侃说:“十八新娘八十郎,苍苍白发对红妆。鸳鸯被里成双夜,一树梨花压海棠。”从此,梨花压海棠成为老夫少妻的生动形像。
今天讲的,是民国时期轰动全国的老夫少妻的故事。北洋政府时期,曾干过国务总理,后被迫辞职而醉心慈善事业的熊希龄,在66岁的时候,娶了33岁的毛彥文为妻,成为一时佳话。
毛彥文是著名才女上过私塾、女子师范学校、女子大学,当过教师,后出国留学,回国后在高校任职。毛年轻时住在外祖母家,和表兄朱君毅同床而眠,直到表兄上中学。表兄对毛影响很大,她视他为“世界上唯一的伟大人物”。后来,他们订了婚。但朱君毅工作后移情别恋,毛彥文痛不欲生。熊希龄的夫人朱其慧得知此事后,请一帮大佬作证,为他们解除了婚约。
婚约虽然解除了,但此事对毛彦文的择偶观产生了重大影响,她更看重安全感,更注重人的品行是否可靠。
毛彦文是熊希龄侄女朱曦的同班同学,常随朱到熊府拜访,不料冥冥之中姻缘已定。熊希龄夫人朱其慧逝世后,很多亲友为其张罗续弦之事,他们看中了毛彦文。毛听说此事后很吃惊,因为年龄悬殊,长幼分明,毛一直喊熊为伯父。但熊希龄亲自跑到上海(当时毛在复旦任教)展开攻势,情书不断。其侄女朱曦也披挂上阵,卖力说媒。熊希龄的女儿熊芷当时怀孕五六个月,也从京抵沪,代父求婚:“您可怜可怜我吧,看我这样大肚子由北平赶来上海,多么辛苦。我是来欢迎您加入我们的家庭的。”
毛彦文终于点头同意。她后来在其传记《往事》中回忆此事时说,当时,“我只认熊氏正人君子,可托终身,至于是否能彼此真心相爱,犹如少年夫妻的热情,便不得而知了”。
1935年2月9日,这对老夫少妻走上了婚姻的红地毯,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。有意思的是社会各界人士赠予他们的新婚贺联。
曾任北大校长的马相伯赠联:
艳福晚年多,人成佳偶
春光先日到,天结良缘
著名报人崔通约赠联:
老夫六六,新妻三三,老夫新妇九十九
白发双双,红颜对对,白发红颜眉齐眉
熊希龄门生刘辅宣有贺联:
凤凰于飞,祥兆熊梦
琴瑟静好,乐谱毛诗
北京报界集体贺联,最后一句有调笑意味:
以近古稀之龄,奏凤求凰之曲,九九丹成,恰好三三行满
登朱庭祺之庭,观毛彦文之颜,双双如愿,谁云六六无能
熊的侄女、毛的同学朱曦赠联:
旧同学成新伯母
老年伯做大姐夫
还有一联戏曰:
熊希龄,雄心不死
毛彦文,茅塞顿开
老夫少妻的婚后生活和谐、幸福。毛彦文在晚年回忆时说:“(我们)整天厮守在一起,他要是没有看见我,便要呼唤,非要我在他身旁不可,终日缱绻不腻,彼此有说不完的话,此种浓情蜜意少年夫妻亦不过如此。”蜜月期间,熊希龄作《莲湖双鹭图》并题词赠毛彦文,有句说“一生花下,朝朝暮暮相守。”
可惜好景不长,1937年12月25日,熊希龄病逝于香港。毛彦文继承丈夫遗志,继任香山慈幼院院长,拓展慈善事业,造福苍生。1949年,她先去台湾,后到美国,1961年重回台湾任教。
虽然活了102岁的高龄,但晚年的毛彦文一直渴望家庭生活,她说:“我平生最爱家,哪怕只有茅草屋一间,只要是家,我也爱之胜如宫殿。”可惜熊希龄逝世太早,纵使这平凡的愿望,也未能完全实现,令人唏嘘。
下一篇:专职取精护士揭开“取精室”里的秘密 下一篇 【方向键 ( → )下一篇】
上一篇:出现这些悄无声息要你命 上一篇 【方向键 ( ← )上一篇】
快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