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会聚焦|住建部部长“喊话”房企!这些房企才能有未来......
分类: 最新资讯
养生词典
编辑 : 养生知识
发布 : 03-10
阅读 :43
事关中国经济发展和民生幸福,房地产政策下一步是何导向,备受中外媒体关注。3月9日下午3时,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民生主题记者会上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围绕城市更新、房地产发展新模式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三大社会关切问题,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。再改造5万个老旧小区△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现场。教育部部长怀进鹏(左三)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(右三)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(左二)、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王贺胜(右二)就教育、就业和社会保障、住房、医疗疾控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。本场记者会上,有关房地产领域的第一个问题指向“城市更新”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,要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,推进“平急两用”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在3月6日的记者会中同样强调,在人口规模密度大的中心城区和影响面广的关键领域,要抓好城市“里子”工程等建设,重点是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,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。中指研究院系统梳理“城市更新”有关政策表达发现,自2020年“实施城市更新行动”首次写入我国五年规划以来,2023年,全国层面的城市更新相关表态/政策数量为近三年最高。“这充分体现了城市更新对扩大内需,推动城市高质量的重大战略意义。”中指研究院在报告中说。倪虹在记者会上透露,2024年将再改造5万个老旧小区,再改造10万公里以上老旧管网,再启动100个城市、1000个以上易涝积水点治理。据倪虹介绍,去年,全国实施各类城市更新项目有6.6万个,完成投资2.6万亿元。其中,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.3万个,惠及2200多万居民。“这些工作每一件都很不容易,加装电梯,统一居民的意见不容易,增加停车位,找到合适的地方也会有问题,很多问题都是两难甚至多难,再难,只要群众需要,我们就要想办法去干,干一个成一个,群众受益一个。”倪虹在记者会上说。“整体来看,改造体量依然较大。”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指出,城市更新仍是未来扩内需、促投资、惠民生的重要举措,在此背景下,企业未来的业务发展战略也可与城市的转型深度结合,在存量领域加快探索新的发展模式。谁能为群众建设好房子谁就能有未来“本次住建部部长倪虹再次从理念、机制和落实上阐述了如何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,整体提法与此前基本一致。理念上,坚持‘房住不炒’定位,完善‘保障+市场’住房供应体系。”陈文静说。在机制上,倪虹指出,要建立“人、房、地、钱”要素联动的新机制,有力有序推进现房销售。李宇嘉分析,建立“人、房、地、钱”要素良性循环制度,根本是以人定房(需要多少房)、以房定地、以地定钱,告别财政收入导向的供地模式。在具体落实上,倪虹提到两个重点,一个是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,推进“平急两用”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。二是下力气建设好房子。对于保障性住房的工作重点,倪虹也给予透露。他指出,要一手抓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,一手抓租赁型保障性住房供给。政策的受惠人群,以新市民、青年人和农民工群体为主。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向记者分析,应以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为先手棋,主要满足城市工薪阶层、人才群体的产权性住房需求,对于新市民年轻人,则以租赁型保障性住房供给为主,着力解决其对于低租金、小户型、区位优(轨道站点或产业园区这边)、配套适宜的租赁住房需求。从配售型保障房来看,2023年8月,《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》提出配售型保障房的发展思路以来,多地公布了首批或2024年配售型保障房的建设计划,深圳、广州、福州计划1万余套。从保租房来看,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,2023年,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工建设和筹集213万套(间),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量,2021-2023年保租房合计建设和筹集量约573万套(间),完成计划量66%。据中指研究院监测数据,目前多地已发布2024年保租房筹集目标。“整体来看,今年保障性住房供给量仍将继续增加,以更好地满足居民住房需求。”陈文静分析。如何理解倪虹所说的“好房子”?李宇嘉认为,“好房子”需满足绿色、节能、健康等硬性指标,以及低月供收入比(不高于50%),低租金收入比(不高于30%),并且在半小时左右通勤圈内。倪虹还在记者会上“喊话”房企。“今后拼的是高质量,拼的是新科技,拼的是好服务。谁能抓住机遇、转型发展,谁能为群众建设好房子、提供好服务,谁就能有市场,谁就能有发展,谁就能有未来。”该破产的破产该重组的重组过去一年,多家头部房企的“爆雷”冲击市场信心。地产行业快速去杠杆后,如何平稳健康滑入房地产发展新模式,事关重大。记者会的最后,倪虹回应了国内外都非常关切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问题。他表示,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整转型,稳定市场任务依然艰巨。为缓解房企流动性危机,2024年1月,住建部表示为支持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要,会同金融监管总局建立房地产项目“白名单”,对“白名单”房地产项目给予给予融资支持。2月3日,碧桂园方面表示,该公司确认已获批进入“白名单”的项目超过30个,包括河南、湖北、四川、山东、重庆等地的多个项目均在属地政府“白名单”内。截至记者会当天,政策发布不到2个月,上报的“白名单”项目已达到了6000多个。截至2月底,商业银行已经审批贷款超过2000亿元。倪虹在记者会上透露,目前全国31个省份312个城市建立了这个机制,在这些项目中,82.8%是民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的项目。该比例也呼应了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,优化房地产政策的后面一句,对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要一视同仁给予支持。但倪虹在记者会上也强调,对严重资不抵债、失去经营能力的房企,要按照法治化、市场化的原则,该破产的破产,该重组的重组。对于有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的,坚决依法查处,让他们付出应有的代价。“过去一段时间,住建部和金融监管总局频繁召开多次协调机制调度会,推动各地积极落实房地产项目融资,随着‘白名单’项目不断扩围,项目资金逐渐落位,项目建设或将加速,房企和购房者的市场预期有望进一步修复。”陈文静说。“我们不能光看短期,还要看中长期。”倪虹在记者会上说。房地产市场风险犹存,但发展空间仍然很大。从城镇化进程和全国城镇300多亿平米存量住房更新改造需求看,市场依然具备很大潜力。在稳市场方面,倪虹强调,要继续坚持因城施策,各城市政府要用好调控自主权。“上海的房子、广州的房子不可能搬到北京,来满足北京人的住房需求。所以说房地产市场是以城市为单元的市场,各城市供求关系有很大差别。”倪虹表示。陈文静分析,从具体的调控政策趋势来看,2024年,预计更多城市将结合自身情况及时优化调整相关政策,一线城市或继续优化限购政策,二线城市有望全面取消限制性政策,核心城市降低首付比例、降低房贷利率等政策依然具备空间。文/图:《中国报道》记者 李士萌责编:张利娟编审:赵珺 徐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