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 养生词典网 , 一个专业的养生知识学习网站!

加入收藏
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 人群养生 > 特殊人群

特殊人群

脑膜炎球菌,五大分类要记牢

分类: 特殊人群 养生词典 编辑 : 养生知识 发布 : 11-22

阅读 :272

脑膜炎是流行性的脑脊髓膜炎的病原菌。这种菌类的培养条件要求非常高,一般的培养方法基本是不会生长的,必须在含有血清或者血液的培养基上才能生长。

一、抵抗力

1.脑膜炎球菌抵抗力弱,对寒冷、日光、热力、干燥、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均敏感。对磺胺、青霉素、链毒素、金霉素均敏感,但容易产生耐药性。根据脑膜炎球菌表面荚膜多糖抗原的不同,将本菌分为a、b、c、d、x、y、29e及w135九个血清群,对人类致病的多属于a、b、c群,我国95%以上病例为a群,有的地区发现b群和c群。x、y、z等经常在带菌者中发现,极少致病。以根据外膜蛋白抗原(型特异性)将各血清群分为若干血清型。折叠编辑本段主要致病物质

2.脑膜炎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为荚膜、菌毛、内毒素。脑膜炎球菌通常寄居于正常人鼻咽腔,在约有5~10%的健康人鼻咽部带有本菌,流行期高达20~70%,但带菌者90%并不病,少数引起鼻咽炎,严重者造成菌血症,仅1~2%的人,经血流或淋巴到达脊髓膜引起化脓性脊髓膜炎。带菌者和病人是传染源。脑膜炎球菌经飞沫传染,也可通过接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而感染。潜伏期约1~4天。本病的发生和机体免疫力有密切的关系,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,侵入鼻咽腔细菌大量繁殖而侵入血流,引起菌血症和败血症,病人出现恶寒、发热、恶心、呕吐、皮肤上有出血性皮疹,皮疹内可查到本菌。严重者侵犯脑脊髓膜,发生化脓性脑脊髓膜炎,出现头痛,喷射性呕吐,颈顽强直等脑膜刺激症。甚至由于两侧肾上腺出血,发生肾上腺功能衰竭,中毒性休克。上述症状的产生,与细菌自溶和死亡释放出大量内毒素有关。脑膜炎双球菌和淋球菌能产生一种胞外酶,即lga 蛋白酶,能特异性地裂解人lga1,进而破坏人的正常免疫功能,它在致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。

二、人对其免疫力

成人对脑膜炎球菌有较强免疫力,感染后仅1~2%的表现脑膜炎。儿童免疫力较弱,感染后发病率较高。母体内抗体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,故6个月以内婴儿患流脑很少。感染后体产生的荚膜多糖抗体、抗外膜蛋白抗体,有特异杀伤脑膜炎球菌的作用,抗脂多糖抗体可能在中和毒性方面有一定意义。对易感儿童注射纯化流脑群特异性多糖菌苗,进行特异预防。流行期间可口服磺胺药物预防。治疗流脑首选磺胺,也可用青霉素、氯霉素或氨苄青霉素。

三、菌株分型

1.根据本菌的夹膜多糖抗原的不同,通过血凝试验在1940年代发现了A、B、C、D 4个血清群。1960年代又发现了X、Y、Z、29E、W135等5个群。1983年又报告了L群。国外共有以上10个血清群;而中国大陆发现了H、I、K 3个新群。在全世界的流行中尚有1%一5%的菌株还无法分群,可见该菌至少有13个血清群。

2.血清群中以A、B、C群为多见。脑膜炎双球菌细菌素(meningocin)又可将A群分为4型,C群分为6型;B群分为11型,其中B群2型致病力最强。根据其脂多糖(CPS)将脑膜双球菌分为8个LPS免疫型,与致病关系尚不清楚。

五个血清群:A群、B群、C群、Y群及W135群差不多是造成所有人类患病个案的血清群:

A群:一般在下撒哈拉的非洲国家出现,建议前往该地区前先接受A型及C型的疫苗接种。

B群:最为至命的菌株,在英国的病症中有40%就是由此菌株造成。由于B型有着能改变的特性,使该地未能研制普遍对抗此株的疫苗。但是在新西兰已发展出及使用一种名为MeNZB的疫苗,能抵抗某些特定的B型脑膜炎双球菌。

C群:在英国未有适合婴儿的疫苗前,造成该国约60%的婴儿病症。初期非结合型的A型及C型的疫苗对2岁以下的婴儿没有效用,而结合型的疫苗则能诱发婴儿的免疫系统。

W135群:对前往麦加朝圣的人造成麻烦,沙特阿拉伯经已规定所有欲前往朝觐的人须有接受W135型的疫苗的证明。Y群:过往十年在北美洲引发病症。

其他菌株包括29-E群、H群、I群、K群、L群、X群及Z群。

下一篇:什么是脑卒中?脑卒中的原因 下一篇 【方向键 ( → )下一篇】

上一篇:怎么预防白癜风复发,早预防早轻松 上一篇 【方向键 ( ← )上一篇】